女儿高二,三个月前,女儿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,时而暴躁到摔东西、骂我,时而沉默到几天不说话、甚至用美工刀划手臂。而压垮女儿的最后一根稻草,不是学业压力,而是我和她爸爸常年争吵的婚姻。
女儿的异常
女儿从小就是我们的骄傲。成绩稳居年级前二十,钢琴过了十级,还主动帮我做家务,是亲戚朋友口中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可上了高二,她像变了个人。
最先出现异常的是情绪。去年 9 月,她突然开始失眠,说“一闭眼就觉得脑子要炸了”;写作业时,会突然把笔摔在地上,哭着说“我怎么这么笨,什么都做不好”。起初我以为是学业压力大,安慰她 “慢慢来,妈妈不逼你考高分”,可她根本听不进去,反而吼我 “你根本不懂!别假惺惺的!”
更让我揪心的是她的自伤行为。有一次我帮她洗校服,发现袖子上有几道结痂的划痕,追问之下,她才小声说 “难受的时候,划一下就好多了”。我当时就哭了,拉着她去医院,可她拼命反抗,说 “我没病,你别带我去精神病院!”
那段时间,家里的气氛像紧绷的弦。女儿白天把自己关在房间,晚上要么哭到凌晨,要么突然兴奋地说 “妈妈,我想写小说,今晚就能写完”;而我和她爸爸,除了为女儿的事争吵,再无其他交流 —— 他总说 “都是你太惯着她,才让她这么矫情”,我反驳 “你除了指责,还会做什么?” 每次争吵,女儿都会躲进房间,用被子蒙住头,浑身发抖。
展开剩余83%看清婚姻对女儿的伤害
今年 1 月,女儿因为情绪失控摔碎玻璃茶几被强制送医,最终确诊为“双相情感障碍”。拿到诊断书时,我手都在抖,医生的话更是像重锤砸在我心上:
“孩子的病情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,长期处于争吵、压抑的氛围中,会不断加剧她的情绪波动。如果家庭矛盾不解决,再怎么治疗,效果也会打折扣。”
医生的话让我想起女儿曾在日记里写的话:
“我最怕爸爸妈妈吵架,他们一吵,我就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,想消失。”
以前我总以为,只要不离婚,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,就是对她好,可现在才明白,一个充满争吵、冷漠的 “完整家庭”,比离婚更伤害孩子。
那段时间,我陷入了痛苦的挣扎:不离婚,女儿的病情可能越来越重;离婚,又怕女儿接受不了 “家散了” 的事实。
3 个问题让我下定决心离婚
第一次线上咨询,我哭着把家里的情况全盘托出 —— 女儿的病情、我和丈夫的争吵、我的纠结。咨询师刘老师没有立刻劝我“离婚”或“不离婚”,而是问了我三个问题,每个问题都让我看清了内心的答案。
Q1:“你觉得完整的家,对女儿来说意味着什么?”
刘老师说,很多家长以为不离婚就是对孩子好,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温暖、安全的家,而不是“表面完整、实则冰冷”的空壳。比如我和丈夫每次争吵,女儿都会躲起来自伤;而我们冷战时,女儿会故意暴饮暴食或不吃不喝 —— 这些行为,都是她在用伤害自己的方式,试图缓解家庭的紧张。
“你可以问问自己,女儿是更怕‘爸妈离婚’,还是更怕‘爸妈每天吵架’?”
刘老师的话让我想起,有一次女儿曾小声说过:
“妈,如果你们过得不开心,分开也没关系,我不想再听你们吵架了。”
原来,女儿早就受不了这样的家庭氛围,只是不敢说。
Q2:“你丈夫的态度,是在帮女儿恢复,还是在拖后腿?”
刘老师还帮我梳理了丈夫的行为:女儿确诊后,他不仅没反思自己的问题,反而总说 “双相就是矫情,多骂几句就好了”;女儿情绪低落时,他会指责 “你就是装的,想偷懒不上学”;甚至在刘老师建议减少家庭冲突后,他依旧会因为一点小事和我争吵,还说 “我没错,凭什么让我让着你?”
“孩子的治疗需要全家配合,尤其是父亲的参与。如果父亲一直用否定、指责的态度对待孩子,甚至不断制造冲突,只会让孩子觉得‘连爸爸都不理解我、不爱我’,病情只会加重。”
咨询师的话点醒了我,我一直想维持完整的家,可这个家里,有一个不愿意为孩子改变、甚至会伤害孩子的人,这样的 “完整”,毫无意义。
Q3:“你的情绪状态,能支撑你照顾好女儿吗?”
最后,刘老师问我:
“你每天在争吵、焦虑中度过,自己都快崩溃了,怎么有精力照顾情绪不稳定的女儿?”
我才发现,这段时间我瘦了 10 斤,每天失眠,头发掉了一大把,甚至有时候会忍不住对女儿发脾气,我以为自己在为女儿坚持,可实际上,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,更别说帮女儿恢复了。
“离婚不是放弃,而是止损,止损你和丈夫的痛苦,也止损对女儿的伤害。只有你先稳住自己,才能给女儿一个稳定的支撑。”
刘老师的话,让我终于下定决心:离婚,不是为了我自己,而是为了给女儿一个没有争吵、只有温暖的环境。
女儿的笑容,是最好的证明
做出决定后,我找丈夫谈了一次,把女儿的日记、医生的建议和咨询师的分析都摆了出来。起初他不同意,说:
“我不离婚,就是不想让孩子被人笑话。”
我平静地说:
“比起被人笑话,我更怕失去女儿。”
最终,他同意了离婚,我们约定不在女儿面前说对方的坏话,尽量减少对她的影响。
离婚后的第一个月,女儿的变化就让我惊喜:
她不再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,会主动出来帮我摘菜,说“妈,今天我想试试做番茄炒蛋”;晚上不再哭到凌晨,会跟我一起看她喜欢的纪录片,偶尔还会笑着说 “妈,你看这个好搞笑”;更重要的是,她主动配合治疗,按时吃药、定期复诊,医生说她的情绪稳定性明显提高,自伤行为也没再出现。
有一次,女儿靠在我肩上说:
“妈,现在家里好安静,我觉得心里很踏实。”
我抱着她,眼泪掉了下来,原来,孩子要的从来不是完整的家,而是安心的家。
爱孩子,要选“对的方式”
现在,我和女儿租了一间小房子,虽然不大,但每天充满了笑声。我不再焦虑,会陪女儿散步、听她吐槽学校的事,也会给自己留时间看书、健身;女儿的成绩虽然还没回到以前的水平,但她不再因为考得不好自责,反而说觉得现在这样就很好,慢慢来。
回顾这段经历,我想给同样身处困境的家长提几点建议:
别用完整家庭绑架孩子:比起表面完整,孩子更需要内心安全。如果婚姻里全是争吵,不如放手,给孩子一个平静的环境。
重视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的影响:双相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很多时候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。家长要多反思自己的行为,别让“爱”变成“伤害”。
遇到问题别硬扛,及时求助:如果自己解决不了,一定要找专业的咨询师或医生,他们能帮你看清问题,找到方向。
爱孩子,不是坚持不放手,而是选择对孩子最好的方式。对我的女儿来说,离婚不是家散了,而是家终于变回了它该有的样子,有温暖,有笑声,有彼此的陪伴。
发布于:安徽省股票配资排排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