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足协公布了国足向全球公开选聘新任主帅的公告。这是历届国足选帅首次采取这种形式。此前选帅虽然也有相关程序,也搞过报名竞聘,也需要经历答辩、投票等环节,但实际上走过场的成分占大头,随意性很强。曾经发生过中国女足主帅竞聘五人报名,胜出者居然在五人之外的闹剧。比较之下,这次公开选聘,理论上避免了暗箱操作,是一种进步,值得肯定。
然而,即便这种形式的变化,大概率也是被形势倒逼的结果。7月东亚杯结束、临时主帅久尔杰维奇卸任后,足协就宣布进入新一届国足选帅流程,如今两个月过去了,等来的只是这样一份公开选聘国足主帅的公告。可见,足协起初是想按惯例选出国足新帅的,后来发现没那么容易,谁也不敢为第N次选帅失败担责,所以琢磨来琢磨去,还是公开选聘吧!公开本身就是个极为正当的理由,尽管真实的目的更在于一旦没选好,能够最大限度地稀释责任——公开选聘,集体决策,挑不出毛病。
报名条件第三条里,提到了“国籍不限”,不过第二条“具有国际足联、洲际足联主办的国家队正式赛事决赛阶段主教练执教经历或有欧洲、亚洲高水平联赛主教练执教经历”,基本排除了国内教练竞聘国足主帅的可能性。未来的国足新帅,一定是一位外籍教练。“原则上60周岁以下”这句话,估计是上一任主帅伊万颇受诟病的70岁高龄引发出来的。这属于典型的中国足球思维方式,头疼医头、脚疼医脚,比如当年国足受制于对方高大中锋的头球优势,于是马上出台联赛“头球一个算两个”新规,似乎这就能鼓励各队培养出头球功夫过硬的高大中锋了。
选聘公开了,想必报名截止后,遴选和决策的过程也不会藏着掖着。国足主帅岗位远不是个香饽饽,可是考虑到当今国际足坛教练供大于求,顶级教练稀缺,二三流教练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,不用担心报名人数不足。足协能拿出的薪金请不来大牌,请个中牌、小牌还是够用的。所以,这次选聘的过程会相当充实,可供选择的竞聘者里,肯定有人足以胜任国足主帅。如此看来,这次选帅成功应该很有把握了吧?未必。因为有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——谁来给这些报名竞聘的外籍教练当判官?这才是历史上国足选帅屡选屡错的头号痛点。
其实,这个痛点一直都在。历次考察和选拔外籍教练,足协无论成立专家评委会,还是听取由资深本土教练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意见,本质上都属于内教选外教。国足选外教是由于内教不行,而不如外教的内教却要决定哪个外教当选,最终拍板者则大致是个外行领导。一群小学生当考官,考生是大学教授,这画面,是不是想想就很有喜感?
选聘公告里最关键的一条选帅标准,就是国足新帅必须带队进军2030年世界杯正赛。恕我直言,这条标准已经提前宣告了这次选帅的失败。能带领国足进军2030世界杯正赛的教练,不仅当今世界上并不存在,再过10年,依然不会存在。征战2030世界杯预选赛的国脚,绝大多数将出自3天前2比1险胜东帝汶的那支U22国足,你觉得他们有能力有机会去冲击2030年世界杯正赛吗?正常情况下,那支国足很难跻身2030世预赛的18强赛阶段,不管哪个外籍教练来带。这就是残酷的现实。
国足选帅始终走不出原地踏步、不进则退的怪圈,根源在于,负责选帅的人根本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主帅。中国足球缺的不是应对燃眉之急的救火队长,而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朝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前进的执行力。有了努力的方向,确立了长远的风格,才能根据方向和风格的需要去选择合适的主帅。主帅可以换,方向和风格不能变。这件事早就该做了,可惜,从足协的这份公告把2030世界杯正赛作为终极目标来看,他们还没打算做。
股票配资排排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